當天氣變冷,不少人都會受到「手腳冰冷」所苦,手腳凍得像冰棒、失去知覺,令人格外煎熬!手腳是血管末梢位置,較難傳導血液和能量,所以手腳冰冷通常是氣血不足、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不佳。
而手腳冰冷的確切原因是什麼,又該怎麼改善呢?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!
|因爲體質不佳而造成的手腳冰冷
1、體質虛弱、氣血不足
有些人身體較虛弱、氣血不足,可能造成體溫過低、手腳末梢循環不佳的狀況,就會造成手腳冰冷。常見的症狀伴隨著臉色蒼白、容易疲倦、精神倦怠、非常怕冷的狀況。
2、貧血、經血量太大
有些人天生貧血、或者因為月經血量大,只要當時天氣冷、身體虛弱時就容易導致畏寒和手腳冰冷。
3、肌肉量不足
肌肉會產生熱能,所以當缺乏肌肉時,產熱比較少,就會變得比較容易怕冷以及手腳冰冷。因此太瘦、肌肉量少的女生也更容易手腳冰冷。
4、慢性疾病
有些人本身就有慢性病或家族史,如糖尿病、甲狀腺異常等,就容易造成末梢血液循環比較差。
|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,而造成的手腳冰冷
1、壓力大
因為生活壓力大、睡眠不足、生活不規律、心情煩躁、無法紓壓等因素造成的肝氣鬱結,會出現看起來很燥熱、焦慮、上火、口乾舌燥,但實際上四肢卻是冰冷的。
2、運動不夠
運動能讓氣血暢通,而久坐、不常運動的人血液循環會比較差,同時熱能就無法傳達至四肢末梢神經,就會容易手腳冰冷。
3、過度減肥、血糖過低
有些人因為減肥過度節食,也容易造成血糖過低、手腳冰冷。
4、吃太多寒性食物
常吃冰品、喝冷飲,或常吃綠豆、西瓜、螃蟹等較寒的食物,容易造成腸胃虛寒、體質虛寒,也容易讓手腳冰冷。
|那些人更容易手腳冰冷?
1、女性
女性天生肌肉量比男性少,更容易因為每個月的生理期而失血,容易體虛及血量較少,而有手腳冰冷的狀態。
2、年長者
年紀大的人身體機能下降、代謝力降低,也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佳、手腳冰冷。
3、壓力過大的人
若個性較容易緊張焦慮,生活中也常有許多壓力的人,會有神經性手腳冰冷的情況。
|如何改善手腳冰冷?
1、注意保暖
注意天氣變化而增減衣物,尤其進入較冷的秋冬季節時,需要更加強手腳的保暖,平時可準備手套和厚襪子來保暖,也準備暖暖包等物品來暖手。
2、調整飲食
在日常飲食中,盡量避免冷飲、冰品或寒性食物。同時若是體質虛寒而造成手腳冰冷的人,更可多補充溫熱性的食物。
寒性食物:
.蔬菜類:瓜果(苦瓜、冬瓜、黃瓜、絲瓜)、筍類(筍、茭白筍、蘆筍)、 白蘿蔔、大白菜、小白菜、芹菜、 蓮藕、茄子、竹、 金針菇、洋菇。
.水果:西瓜、香瓜、椰子、柚子、 葡萄柚、橘子、水梨、山竹、柿子、 桑椹、蕃茄、香蕉、火龍果、蓮霧、 奇異果、楊桃。
.肉類:蟹、蛤蠣、牡蠣、鴨肉。
.其他:綠豆、紅豆、薏苡仁、豆腐、 海帶、鴨蛋、啤酒。
溫熱性食物:
.蔬菜類:韭菜、辣椒、蔥、老薑、大 蒜、九層塔、洋蔥、香菜、芫荽、 肉桂、八角、茴香、花椒。
.水果:龍眼、荔枝、榴槤、芒果、 櫻桃、釋迦、金桔、桃子。
.肉類:牛肉、羊肉、鱔魚、草魚、 鰱魚、蝦、海參、淡菜。
.其他:麻油、沙茶、咖哩、胡椒、 芥末、醃漬品、咖啡、酒、醋、核 桃、松子、炒芝麻、炒花生(油)、 紅糖、黑糖、煉蜜、巧克力。
(資料來源:衛生福利部-中醫食物屬性)
3、養成良好的作息
為避免體質虛弱、壓力過大,建議保持良好的作息——早睡早起、保持充足的睡眠,才能讓身體的機能、血液循環維持正常的運作。
4、避免壓力過大
避免過勞和過大的壓力,需適度的休息,並找到對的方式排解壓力,保持身心愉悅,讓氣血疏通不卡卡。
4、規律運動
運動可以產生熱能,也可以活血通經絡、喚醒身體循環,是健康的不二法門!建議可以找到喜歡的運動,並長期執行。除了有氧運動以外,建議也可以試著從事無氧肌力訓練,能夠提升肌肉量、幫助身體更有效率的產生熱能和能量。
5、足浴泡腳
足浴泡腳是中華文化千年來的養生法,也是手腳冰冷最簡單也最有效的改善方法!泡腳能能促進血液循環、增加全身新陳代謝、舒緩身心壓力、緩解疲勞。每天只需要20~30分鐘,將溫度設定在38~42度間,就能發現手腳冰冷的問題有明顯的改善,且整個身體的狀況也會變好很多。
▶泡腳適合的溫度?泡腳的時間?泡腳禁忌?泡腳方法和注意事項一次看!